湖北電商下鄉的"鯰魚效應"

導讀:山區不方便用電腦,更何況是貧困村,所以我們充分利用手機,搭上電商快車。大雪剛過,湖北宜昌雙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台中洗水塔張廷龍加緊張羅一年一度的年貨節。“今年兩場雨雪天氣,年貨節隻好一推再推。老客戶們都催著要年貨,不辦不行。但我們網上的年貨節可是早就開始瞭的。”

網上年貨節,匯聚的可都是宜昌市夷陵區下堡坪鄉九山村的特產。“富硒茶葉來一罐,泥鰍山雞農傢飯。舞獅龍燈采蓮船,薅草鑼鼓三句半。鄉村旅遊沒來轉,終生後悔太遺憾”……村民自編自唱、簡明輕快的快板描繪瞭這裡獨特的鄉村風情。

而在幾年前,這裡是另一番面貌。

能人回鄉

九山村是革命老區,面積30平方公裡,有931戶2658人,其中貧困戶182戶576人,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多年都沒有摘掉省級貧困村“帽子”。

從夷陵城區出發,向西北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到瞭九山村。兩年前,到這裡至少開車兩個多小時,蜂籠寨、雲臺山等九座山環繞,山路崎嶇,下雨後更是沒法行車。37歲的張廷龍剛到這兒,就自掏腰包,花瞭20萬,用瞭三個月,沿著山邊挖出一條1.5公裡的鄉村路,打通瞭咽喉路段。“也許就是這件事,讓大傢看到瞭我還是幹事的。”

路通瞭,張廷龍開始帶著九山村“觸網”。

張廷龍自小離鄉讀書創業,打拼18年,從電腦服務行業起傢,逐漸事業有成。2014年夏天,他參加夷陵區組織的一次黨建活動,看望慰問困難老黨員,守著大山的貧困,讓他感慨頗深。回去後,他發動所在的宜昌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會員,帶領鄉親組建合作社,又把黨組織關系轉到瞭九山村,下堡坪鄉黨委任命他為九山村第一書記,鄉親們一看,嘿,這是真心來這兒幹事的!

貧困村的信息化

“山區不方便用電腦台中清化糞池推薦,更何況是貧困村,所以我們充分利用手機,搭上電商快車。”張廷龍介紹,他們聯合35傢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企業,組建九座山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搭建九座山微信商城、九山味道特色館網上平臺,村民用手機完成鍵入、掃碼,在聯合社電商平臺下自主經營網店,通過微信群、朋友圈推送銷售信息,這樣一來,人人都是平臺維護者,人人都是產品供應商,人人都是產品推手。

為瞭讓村民的農產品“賣好價、增收入”,在政府幫助下,九山村在三峽物流園設立物流配送中心和直營中心,采取統一平臺、統一策劃、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統一配送、統一售後、分散經營的“六統一分”模式聯動發展。過去四、五毛錢一斤的土豆如今賣到瞭3塊錢一斤,天麻網上售價達到298元/公斤。

特色致富

森林覆蓋率86%以上,高山雲霧茶4000餘畝、核桃2550畝、有機生態蔬菜1500多畝、生態冷水稻1200多畝、小水果1100多畝。這些,都是九山村的特色。以前,優質生態農產品沒有銷售渠道,隻能低價賣給小商小販。電商下鄉後,“九山味道”、“九山上品”等系列農產品品牌嶄露頭角,土特產慢慢變成瞭“香餑餑”。

目前,全村有800多戶村民在電商產業鏈上增收,占全村人口的86%,每年拉動茶葉、有機大米、核桃、黃心土豆、土蜂蜜、豆腐乳等特色農產台中水肥清運品銷售近千噸,帶動人均增收800多元。

獨特的高山田野風光,鄭傢洞子等紅色遺跡,保留完好的古建築天井屋,具有傳奇色彩的洞穴……九山村還是資深驢友喜愛的自助遊經典線路。伴隨著網絡營銷,當地旅遊也被帶火。全村農傢樂從2傢發展到72傢,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就有6傢,每年接待遊客量6萬餘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400萬元。

能人回鄉,電商支農,村企共治,給脫貧致富帶來瞭新希望。如今的九山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431元。走在小康路上的九山村去年被評為夷陵區美麗鄉村精品村,入選2018年全省美麗鄉村試點村。
arrow
arrow

    iuu688aa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